3D表面测量(三维表面测量)被工业部门和科学界用于推动关键研究项目,关键开发以及基础生产和过程控制的成功。3D表面测量参数(S参数)是1991年由第一次EC研讨会的与会者定义的,并且已经根据ISO标准开发,以补充传统的2D(二维)计量R参数。
开发标准的早期工作,世界范围内的3D表面测量参数是由欧洲财团完成的。他们的工作产生了四个大类:幅度、空间、混合和功能。
振幅参数以总体高度为基础,包括高度分布的均方根、偏度(或表面高度分布的不对称程度)、表面高度分布的峰度(或峰度)以及最高点和最低点的平均值。
空间参数基于特征的频率,包括表面的纹理方向、纹理宽高比和顶点密度。
基于高度和频率的组合,混合参数包括平均峰顶曲率、发育表面积比和地表坡度均方根。
最后,功能参数包括基于特定功能适用性的几个参数。
最初对使用3D表面测量技术的抵制最终被克服,因为研发工程师花了时间来充分理解三维表面分析的优势,随着越来越多的图纸采用S参数,供应商也被要求遵守这些规格,这种转变变得明显。
研究发现,3D表面参数有助于改善沟通,并实现传统R参数无法单独完成的过程控制。
具有相似甚至相同平均表面粗糙度值(Ra)的表面可能具有截然不同的表面形貌。为了更好地量化和区分这些类型的表面,行业已经开始开发三维(3D)标准。
现代3D表面测量为工程师、工艺设计师和质量控制专业人员提供了一个显着改进的工具包,用于描述表面,因为三维测量不仅可以独特地区分表面形状,还可以区分功能。所有这些,最终都会带来更好的表面性能。